屏蔽现实广告:是未来趋势还是伪需求?
广告是必须被屏蔽的“噪音”:这种观点并非互联网时代才有。早在网络被横幅广告、弹窗、视频广告等垃圾充斥之前,传统媒体(电视、报纸,当然还有户外广告牌)就已经是广告攻防战的主战场。
尽管如今人们越来越多时间沉浸在数字世界里(有时甚至在商场或街头也在刷手机),现实中的信息过载和广告侵扰并未消失。炫目的商店招牌、高耸的数字广告牌和旋转显示屏,总会在我们不经意间闯入视线。
我们可以尝试视而不见,但它们总会在余光中闪现。解决方案就是屏蔽吧?听起来很未来主义,甚至有些极端。有人可能认为,这样做不仅屏蔽噪音,也可能过滤掉有价值的信息。但对许多人来说,重新掌控注意力的诱惑难以抗拒,尤其是当所谓的“信息传递”越来越像入侵而非告知时。
因此,开发者试图将数字广告拦截逻辑移植到物理世界并不意外。不过,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?更重要的是,是否利大于弊?
现实广告拦截新尝试:改造 Snap AR 眼镜
屏蔽或修改现实广告的构想已存在多年,也有过几次实践(后文会详述)。随着图像识别和生成式 AI 的进步,这个设想正变得越来越可行。
最新尝试来自比利时程序员 Stijn Spanhove。他开发了一款兼容 Snap 第五代 AR Spectacles 的广告屏蔽应用。利用 Snap 在 GitHub 分享的库和 API,该应用结合眼镜硬件与 Google Gemini AI 的能力,可识别现实广告(广告牌、包装、报纸等)并用红色方块覆盖。
红色覆盖层会显示被屏蔽的品牌和广告类型(如「广告牌广告」)。目前该应用仅支持 Snap Spectacles,但未来可能兼容 Apple Vision Pro 和 Meta Quest 等 AR 设备。
在演示视频中,城市街道上的广告被半透明红色矩形覆盖,不过仍能隐约看到原广告。有人认为这种覆盖方式比广告本身更令人不适,就像眼前闪烁的红灯。
来源:Stijn Spanhove/X
作为初版原型,设计缺陷有望在后续更新中改进。已有用户建议调整刺眼的红色禁止符号,
Spanhove 表示正考虑利用生成式 AI 替换红色方框,例如提到:“假设用户喜欢猫咪,就能个性化显示广告位内容”,即通过图像修复技术定制替代画面。
更有用户提议将广告覆盖层替换为待办事项清单,这对宁愿被提醒任务也不想看广告的效率控而言可谓福音。
来源:X
这不禁引人遐想:该技术还能屏蔽什么?某用户援引 2014 年《黑镜:白色圣诞》的设定评论道:“继物体之后,下一步自然是屏蔽不想见的人。”剧中角色可将现实中的特定对象「拉黑」,使其变成模糊失声的剪影,彻底从感知中消失。
剧中角色能够屏蔽现实里不想见到或听到的特定对象:这些人会被降格为模糊失声的剪影,彻底从他们的感知中消失。
如前所述,这概念既非首创,实践尝试也早有先例,下文将展开说明。
从《极度空间》到 Brand Killer
通过视觉屏蔽解决信息过载的构想已存在数十年,《黑镜》并非创新第一人。
John Carpenter 1988年电影《极度空间》很可能是当代开发者的灵感来源,影片中,主角发现的特殊墨镜能透视世界真相:洛杉矶街头的广告被剥离出「服从、结婚生育、禁止思考」等服务于权力集团的极权主义标语。
上图:They Live 的广告
下图:通过广告屏蔽眼镜看到的同一个广告
来源:YouTube
从概念到原型的跨越最为艰难。早在2015年,一群学生就在黑客马拉松上打造出了 Brand Killer 眼镜原型。这套由 VR 眼镜、顶部屏幕和识别摄像头组成的设备,能以80美元成本模糊品牌标识。
Brand Killer。来源: YouTube
使用 Brand Killer 眼镜模糊处理的品牌标识
Brand Killer 的开发者坦言,原计划通过 logo 识别广告边缘实现整体屏蔽,但受限于开发周期。“现实广告识别远比数字广告困难,没有 logo 时,人类都难以判定何为广告,何况计算机?”
这确实切中要害。数字广告依赖标准化代码和广告网络(如 AdGuard 等浏览器插件可通过解析网页元素精准拦截),而现实广告可能是海报、电子屏甚至服饰标识,没有元数据可解析,只能依赖错误率更高的图像识别。
这个观点确实切中要害。数字广告通常通过结构化元素、脚本和已知广告网络投放,因此像 AdGuard 这样的浏览器广告拦截器能轻松检测,而现实广告却毫无标准语法可言。网络广告拦截器可以扫描网页代码,根据过滤规则精准匹配并移除广告元素;但现实中的广告可能是印刷海报、电子广告牌、显示屏,甚至是衣物或车辆上的品牌标识。它们没有统一格式或元数据可供解析,仅是一堆像素点。这意味着任何现实广告过滤都必须依赖视觉识别技术,其复杂度和错误率都大幅提升。
除 Brand Killer 眼镜外,2018年一群艺术家、设计师和技术专家还开发了 IRL Glassess(即 「In Real Life」缩写),专门用于屏蔽 LCD 和 LED 屏幕。该原型利用水平偏振现象实现屏蔽效果,但局限性极强:仅能整体屏蔽特定类型的电视和电脑屏幕,无法识别或过滤屏幕中的特定元素,且对 OLED 等显示技术完全无效,更不用说印刷广告或其他非数字形式的广告了。
IRL 眼镜. 来源:VICE
结语
广告屏蔽眼镜并非全新的概念,但以往尝试都存在明显缺陷:要么像 IRL Glasses 这样无差别屏蔽所有内容,要么依赖识别精度有限的图像识别技术,尤其对那些没有 logo、刻意伪装成非广告形式的广告。
综上所述,尽管现在严肃剖析这项技术或许为时过早,但未来存在诸多变数。没错,它很酷,但酷炫足以等同于实用吗?虽然新一代广告屏蔽可穿戴设备比以往更接近功能现实,但重大限制依然存在。由于现实中"广告"的定义远比网页横幅或脚本标签更模糊(通常难以明确界定),这类广告屏蔽技术最终可能不仅不是救星,反而会成为一种干扰。
真正的问题或许是:我们真的需要屏蔽所有现实广告吗? 尽管对广告的反感可以理解,但大多数人并不想完全抹去环境中的商业信息。毕竟这类设备不仅过滤噪音,也删减了我们所处的现实。
更大的隐忧或许在相反方向:不是用 AR 屏蔽广告,而是广告开始入侵 AR。真正的军备竞赛可能不是清除现实广告,而是防止虚拟广告污染现实世界。当增强体验成为默认,当默认设定包含广告——那才是我们作为广告拦截器需要为你夺回真实的时候。
— Andrey Meshkov,AdGuard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